庄頭人投稿-來自頂埔緣婦媳-秀宜
2020/02/22 撰寫/授權寮誌刊登
章定嫂啊!來收丁錢哦~看著婆婆跟"那個人"算著家裡幾丁幾口,我這從都市嫁來的媳婦,以前僅初淺知道男性以”丁”,女性以”口”為單位,作為收丁口錢,後來才真正瞭知道原來務農的莊稼人,對人丁興旺的人丁是多麼的慎重。
與農為媳的我,一直以來都是上班族,對於農村的作息不那麼清楚,但看著婆婆從除夕拜拜到初九拜天公,一直是忙著不得休息,為媳只能聽著廚房的動靜,起來幫忙發現能幫的忙不多,必竟意涵懂得不多能做的就少了。
每年初一登高前往廟裡拜拜時,註:初一要登高,有些家庭或個人習慣在初一時廟宇拜拜,會往高的地方走,有步步高升涵意,依我們家為例就會選擇地勢比家裡高的半天岩、頂坪的宮廟,我們都會趁去廟宇時,查看今年遶境的時間,年輕人接收訊息落後許多,其實老人家早就消息靈通傳遞過啦。

半睡之間,有炮聲!搖搖同為上班族的另一伴,快點起床!大轎要來了,3分鐘洗臉刷牙穿衣服,立刻衝下樓,婆婆早擺好香案,總約是二月的寒風中,我們在頂埔望向內埔方向,凌晨5點暗沙沙的天空,放著七彩鞭炮,等待中,婆婆總會再叮囑有洗臉嘸、要去穿鞋,不可以穿拖鞋,婆婆用虔誠的心且慎重其事,恭敬神明。
遠遠看見遶境隊伍由內埔方向過來,凌晨昏暗的天色,看到前導車燈,哨角吹響,我的眼淚總是在眼眶裡轉,我總是和別人分享,你看過鐵牛搬運車迎熱鬧嗎?用自己”轉吃”(賺錢)的生財工具去,迎神遶境,好似一種用所有可能,只求神明保佑風調雨順,大家平安的祈請,永遠使人感動。
山裡的孩子,強褓中遶境就不怕鞭炮聲,上了幼兒園阿嬤都會帶他們去看埔岩宮的陣頭練習,回來聽他們有趣的形容著;阿公會帶他們在內埔街上看迎神賽會、拼陣頭及放煙火好多好多的開心。
那年孩子爸爸返家務農不再當上班族,過了豐收的一年;遶境過後到了擲筊的時候,下班回到家突然看到一張紅紙沒細看,也不以為意,我家爸爸說,ㄟ我當緣首了,喔,要幹麻呢?嗯……要去收錢,哇,那是為神明服務的事哦。
就來說說曾任緣首太太一年下來的心得,收丁錢真不是件簡單任務,必需連鄰居家的狗都要認得,不然會不得其門而入,怎麼完成神明交付的工作呢?只好向婆婆求助,帶著兒子沿戶拜訪收錢,聊聊天;我想,這是也是另一種認識”在庄”(自已村庄)的方式,認識您居住的土地,關心它,原本不熟的鄰居也因為逐戶收錢熟稔了起來,原來誰就是誰家的孩子,那誰就是他的孫,人生很是巧妙。

我對孩子說去吧!埔岩宮鑼鼓陣什麼時候開始練習就去吧!我相信山裡的孩子在鄰人伯叔公,阿伯、叔叔的照管下,只有對五村13庄的文化更加認識,用腳步隨著五村13庄遶境隊伍,認識我們腳下居住的這塊土地,從穿包鞋拜拜對神明的恭敬心,讓孩子學會凡事感恩與感謝,神明庇佑。
那年的發炮起程至今15年了,依然感動著我,也是嫁到頂埔15年,沒有最感動,只有一年比一年感動,讓這份感動持續下去,堅持讓我們走過生活中每個大小艱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