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4 Liâu Life 來一場庄頭小旅行
文:朱振源/蘇瑞琦
圖:朱振源/蘇瑞琦/賴國華(深海魚)
「白杞寮」是由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、昇平村、桃源村、白杞村及塘興村共五個相鄰的行政村所組成,這裡不是觀光熱點,是鮮少人造訪的聚落,甚至連超商也沒有。但是此區開墾歷史甚早,物產豐饒、人文薈萃,是阿里山腳下的古老聚落,我們想把自已家鄉的美,一步步的走讀出來。
“這裡有我們走過的足跡,用圖文記錄庄頭最美的事,
一起說著13緣故事,留下屬於山城聚落共同記憶。”
2021年秋天,於COVID-19疫情較為趨緩之際,由白杞寮誌兩位成員為首,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「110年青年壯遊臺灣-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」,實驗一場寮內小旅行。
白杞寮誌協作者-朱振源,他是灣橋村人,以一位庄外人角度,想深入瞭解淺山的古老聚落;白杞寮誌發起人 – 蘇瑞琦,她是內埔村人,其在高中時期就到外地求學,對於家鄉抱持著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。這樣的成員組合,激盪出「一起寮吧」構想,透過遊程有了好好認識家鄉的機會。
旅程的三大主軸:(1)龍眼乾傳統烘焙技術、(2)竹崎內埔仔老街探訪,以及(3)中秋節土地公聖誕千秋巡禮,以多面向呈現家鄉產業及歲時祭儀,與當地人文進行互動。雖然這些只能涵蓋地方生活的一小角,卻也意外引發我們的好奇心,更想深入瞭解故鄉的生活。
淡淡的桂圓氣息,乘載記憶的柴燻味
旅程適逢龍眼產季,特別安排至桃源村軟歐林姓人家,近距離記錄嘉義淺山地區傳統柴燒烘製龍眼乾的過程。這口焙灶已有60多年歷史,烘培季節一到,家族成員不約而同從外地回鄉幫忙。古法柴焙龍眼乾的製作,需經過剪果、落焙(lo̍h- puē)、翻焙(反焙,píng- puē),並以龍眼木煙燻,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。烘培間裡唯一的現代化用品,是用來起火搧風的電風扇。身處現場,常被煙燻得眼淚直流,但家族成員的內心總是期待著,這即將誕生的年度鉅作「柴燒重烘培重感情的龍眼乾」。
逐步構築出內埔仔老街的輪廓
內埔村是被淺山圍繞的聚落,居民常稱這裡為「內埔仔」,山裡的民眾若要採購食糧或販售水果,會依此為據點。民國40至80年代商賈雲集,依需求而生的店舖因應而生,像是旅宿、戲院、棉被鋪及雜貨店等,好不熱鬧。約一甲子的流金歲月,隨著交通發達而逐漸沒落,從老一輩口中仍能感受內埔仔的風華。現今街上店家林立但光景不再,不過現在卻是個宜居的地方,這裡離市區不遠,有著自然山景,空氣也新鮮,走在街上多了份寧靜感。
地方的好客與分享讓人印象深刻,在老街旁閒聊的婆婆,看我們被蚊蟲叮咬了好幾包,隨即進入屋內拿出防蚊消腫的左手香膏,一人分送一罐帶回,想要跟她買,也不接受金錢,對我們來說,這是旅程中最珍貴的禮品之一。
中秋節土地公聖誕千秋巡禮
旅程正逢一年一度的中秋節,慶祝秋收日子,更是地方管區大人–土地公的生日,對於白杞寮內的神誕日,寮誌團隊曾以「白杞寮聖誕節」來做報導,臺灣人的聖誕節一年可不只有一天,只要眾神過生日,就是一場聖誕趴!這次前往溪洲昭安宮、舊社福安宮、桃源軟歐和蜂入壽宮、內埔保安宮、學仔福興宮、大園大福宮及湖仔嶺永春宮記錄福德正神聖誕相關祭儀,同時訪問在地故事,記錄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我們,留下與神同歡的足跡。
家鄉之所在,本心之所在
過去每當有朋友希望到造訪家鄉時,總會回覆說:「我們這裡的小黑蚊很兇猛,而且沒有所謂的網美聖地,無需專程過來。」想到會如此回應,最主要是對於家鄉的陌生。以前總是往外找尋,對於家鄉的一切完全不感興趣,也瞭解不多,但是透過遊程,帶給自已好好認識家鄉的機會,原來再日常不過的事物,在來自不同地區或是生活背景相異的人們眼中,家鄉是如此獨特。
雖然寮內小旅行圓滿結束,但故事仍然持續著,期望透過一點小火花,能夠引燃更為燦爛的花火。 家鄉的事,還是得由自己人來說,只要有這樣的起心動念,期許能為家鄉做更多有心事,紀綠阿里山腳下百年聚落故事。白杞寮誌 Liâu Life,讓我們一起來寮吧!
同場加映
本次遊程除了搭配製作國台語雙聲版影片之外,同時也和在地空拍達人深海魚請益,請他跟著我們在山林間穿梭,以不同的角度及高度,來俯視家鄉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