▍#發現白杞寮
#看見家鄉

上網查詢地名資料,其原意為糖廍下方所搭的草寮。若依其語意,台語應為糖[thn̂g]的發音,但在地人卻都不這麼唸。
寮誌團隊於是重啟調查,翻閱古今書籍 ,瞭解到自然積水成潭,閩式會用『陂/坡/埤/潭』字,客人習慣用『塘/溏』字,地名差異如同『雙連埤vs雙口塘』。 若形容低處或聚落邊緣,閩式會用『腳』,而客人習慣用『下』,地名差異如同『山腳 vs 山下』。
而居住塘下寮聚落,有95%為劉氏家旅後代,零星林氏居民,劉氏先民於乾隆初年時期,從中國大陸渡海來台的移民,祖籍廣東省饒平縣石井鄉。
加上尋訪當地老輩,得知過去此處遍植稻米,周邊有不少灌溉用的埤塘,寮誌團隊大膽的推測白杞寮的 “塘下寮” [Tn̂g-ē-liâu],相當具客家式地名用法,『塘』字則是代表埤塘之意。
至於糖廍由來,瞭解到糖廍為早期製糖的場所,需要具一定製作規模,才會以這說法稱,當地老輩則表示未從沒聽說過,同時也未找到相關製糖器械設備的遺跡,這裡有過糖廍說法,可能是口誤流傳。

竹崎塘下寮聚落由劉氏先民,選擇離水不遠的溪埔地落腳,即展開土地開墾,起初搭草寮居住,即為現今的「塘下寮」意為埤塘下方的草寮。 劉家先人曾制定五言律詩作為其後代子嗣命名的輩序依據 : 「宗孔文元良,大繼益時光,可傳萬世守,家興邦德康,陶唐貽澤遠,盛漢溯源長,化日皇風布,賢能應運昌。」

▌+主題企劃/ 白杞寮地名偵探 -寮誌團隊
▌+特別感謝/ 台文專業指導 -鄭順聰
▌+地名由來/ 參考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
補充
竹崎地區主要客籍群人口的原鄉五大群體,主要來自福建汀州府的永定客、福建漳州府的詔安客、廣東潮州府的大埔客、廣東潮州府客,而竹崎白杞寮的塘下寮庄頭,目前居住的劉姓居民為饒平石井客後代。
▌庄頭的故事自已說 ▌
若對此庄頭想要補充介紹,或是知道專屬於該庄頭的故事,想與我們分享
歡迎私訊留言或來信604liaolife@gmail.com
邀請您,以參與式共同建構,白杞寮小百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