寮誌編輯團隊記錄
Sigri Su撰

白杞寮早期也屬於,農業社會典型的生活型態,聚落庄頭人口夠多,即能組成一支陣頭,而維繫傳統庄頭陣頭,需要許多元素:人口、經濟力、宗教信仰、地方認同等,是草根文化深具代表性的縮影,過去陣頭常在農暇之時操演練藝,不僅是休閒娛樂,更是參與地方公務具體表現,不過社會結構改變,需多庄頭陣頭已名存實亡。

頂埔緣全盛時期,分別頂埔/埔頂兩陣隸屬同一緣,不像職業陣頭擁有完善訓練系統,及接班制度,約莫6年前面臨解散危機,前館主也有意退休,獅陣成員年紀偏年長。
憑藉著對在地情感與責任,扭轉危機
這時,找來穿同條褲子長大的好哥們,劉同益與柳景欽(柳丁)互相商討,當時他們才雖僅40歲,從小跟著陣頭出陣,也算是堂內年輕輩較為資深的獅頭腳,決然的扛起頂埔龍英堂招牌,分別擔要職,頂埔/埔頂兩陣合為一陣,採雙副館主制,併納規至頂埔埔岩宮,館主_劉同益與副館主柳景欽、林子凱,才得及化解此次危機。

傳統庄頭陣頭,出陣時並沒有酬勞,大部份收到廟方、爐主或有心人”寄付[Kià-Hù],贈送一條毛巾、一包香菸致謝,出陣後宴請成員聚餐而已。
今年由江湖一品萱捐贈團服,請專業設計師訂制,今年的頂埔龍英堂出陣氣勢特別不一樣,展現出這些年來,重新整軍的新氣象,新一代頂埔龍英堂,已成為白杞寮最年輕最有活力的獅陣代表。
機新一代頂埔龍英堂.集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