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 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 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 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 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
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 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 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 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 ◦ 白杞寮誌 Liâu Life
一堂最道地的鄉土教育
土生土長的白杞寮人,在30歲之際決定返鄉,參與堪稱最越野山城宗教遶境盛事,重新認識自已的家鄉
一堂最道地的鄉土教育
土生土長的白杞寮人,在30歲之際決定返鄉,參與堪稱最越野山城宗教遶境盛事,重新認識自已的家鄉

“不只是看熱鬧,多的是土地認同”

座落在阿里山腳下白杞寮,每年都會舉辦一期一會金蘭寺玉山岩觀音佛祖出巡祈安大典,繞境路線迂迴於崎嶇山中全程長達50公里最低與最高處海拔高度落差超過300公尺,得出動的鐵牛車才能順利完成,堪稱最越野山城宗教遶境盛事

白杞寮玉山岩觀音佛祖出巡遶境一景。攝-隨香筆記CC李永倫

初春之際,正當大家都在忙著鬧元宵,對於內埔仔山城而言,每年於農曆正月十六、十七日,才正過專屬內埔仔人的過年,以神明信仰來結合,透過對祭祀活動的參與觀察,每個鄰里時間一到各司其職準備,山城空氣凝結著一股強大的力量,將聚落的村民緊緊的維繫著。註1

一堂最道地純正的鄉土教育

鄉下長大的孩子除了等過年外就屬廟會遶境活動最令人期待,每年白杞寮觀音佛祖繞境大典,家裡開著雜貨店就位在內埔最熱鬧的街上,感受最為直接,回憶起小時,家家戶戶忙著備上鮮花水果,迎接觀音媽出巡繞境路過,更以放鞭炮以示歡迎,看著大人們有節奏的忙著,從鞭炮聲響發出的不同方位,便能推斷出鑾轎隊伍已進行到哪裡,遠處的我們也引頸期盼,內心不由得興奮起來。用跑步app記錄下,第一天的遶境里程數。攝-SigriSu

而隨著年紀增長,對於每年的大拜拜不再感到新鮮,加上求學工作離鄉後,看到外頭更豐富更精采的廟會形式,漸漸對自已家鄉廟會不再熱情,甚至還會對遶境隊伍高談闊論一番,開始追隨外來的月亮比較圓。

每每有朋友想來訪,只能帶點陌生不熟感的直呼山城這兒很無聊沒什麼,卻也說不出所以然,發現30歲之際的自已,不曾真正認識過自已土生土長的地方,對於經常聽到的附近地名也無法指出切確位置,並感到印象模糊,對此種種現象真的感到汗顏不已,每年村內都會舉辦大型的廟會活動,以往都以看熱鬧的旁觀者,這回特別給自已一個認識家鄉的機會,以白杞寮攝影組之名參與。

清晨兩點集合出發由內埔緣負責北港線至其他廟宇恭請神明。註2 攝-Sigri Su 

白杞寮玉山岩觀音佛祖遶境巡山城,由內埔、昇平、桃源、白杞、塘興共相鄰五村十三庄的村民自籌舉辦,十三庄由『山仔頂、井仔頭、內埔、桃源、頂坪、頂埔、黃心寮、無底潭、塘下寮、溪州、學仔、桃仔斜、舊社』組成,故有『五村十三緣』之稱,各村庄的陣頭轎班等人力皆由村民投入,在山城各庄頭稱為『緣』,每年各庄頭會選出緣首作為代表,以及擲杯的方式選出爐主,來負責一年當中的祭祀事宜,而每個緣在每年的遶境中也賦予不同的任務。註3安座白杞寮玉山岩觀音佛祖主轎,壓於隊伍最後。攝-Sigri Su

爐主所屬的緣,需全程參與兩天的遶境事宜,以2016年為例爐主所屬黃心寮緣,隊伍就由他們打頭陣,來引領遶境隊伍,所幸現代交通工具發達,偶有請四輪傳動代步,在山城無人居住的山區部份路段,會看見路掌令旗手獨撐全場奇特景象,不過進村或自各庄頭廟宇進行參神,便需以徒步方式進行,體力與耐力也備受考驗。

掌令旗手全程徒步遶境,經常需停下腳步,等候後面的陣頭隊伍,掌握整個遶境的節奏。

“因文化/信仰,

人與土地的關係,

已重新被定義。”

有位年年都隨香的7旬阿婆經驗分享說道:『照理說,隨香客得在神驕後面,現在都出動交通工具,現代都改以不超過掌令旗手之前,這樣也不用追的這麼辛苦,超過隊伍自顧自的走,就失去隨香的意義了,那多沒意思啊。』不論時代的演繹,科技如何進步,一顆虔誠的心永不變。

觀音媽巡山城,也見證這股山中最單純信仰。攝-Sigri Su

繼續順著 S 型道路蜿蜒進入山城一隅,陪著白杞寮觀音媽巡山城,遶行路線五村十三庄頭每個角落,而遶境隊伍行進平時鮮少走的路線,甚至從來沒走過的山間小路,住在深山的村民早已備好鮮花水果,手拿一炷香以最虔誠的心恭迎白杞寮觀音媽等神明經過,遶境隊伍也會停轎在不同的庄頭進行參神事宜,同時當地熱心村民與廟方也會貼心提供暖食,讓轎班與陣頭等工作人員稍稍休息。

同車“隔壁緣”的大叔們每年更是都放下手邊的工作,投入遶境事宜工作,聽著他們聊著兒時是如何走著哪條山路去上學,而車陣經過大叔住的庄頭時,不時打插地向走出家門拜拜的鄰居們簡單的打聲招呼,話題便轉到哪裡有幾戶人家,那戶人家進況如何,不是八卦心態的關心,而是長期以來天然無毒濃醇香的情誼。

一場二天的遶境活動,人與人互動透過祭祀活動,有了更密切連結,完整展現聚落居民凝聚的認同感及向心力,昇華至村落間的互助與共享,只有讓自已親自走進,心與任何事物的距離感,也將重新體會。

生活就是文化,實踐它就成了信仰

試想先人如何不用現代化交通工具完成這艱鉅的遶境儀式,一場祭祀文化讓我們每年都有機會緬懷先人在這塊土地生活的辛勞,追循著前人走過的腳步,感念先人留下的智慧與文化,最後找到自已。走了一圈終於明白,聚落信仰核心白杞寮觀音媽,將大家緊緊的圈在一起,每個人成為虔誠的信徒,在日常生活繼續扮演守護山林田園、村莊聚落的實踐角色,若不把這份迷人魅力過度神化,應該就是來自那份認同的歸屬感,一份想好好疼惜這片土地,好好守護的共同生活空間的使命。

一份認同自我,一種土地認同

“譜著一首山城.協奏曲”

再一次認識自已土生土長的地方,終於! 可以大聲的說我來自竹崎白杞寮是內埔仔人,住在位於阿里山腳下有個完整的山城聚落,這裡連一間7-11都沒有,但擁有心靈飽滿富足的收穫,未來繼續譜著屬於白杞寮的山城調。


註1:白杞寮由「十三庄頭、十四緣」的形成,約於清朝中葉後,外來移入的拓墾者已不多,內埔仔由原先聚落的發展,成為人口增加的主要來源,「拼庄」與地方自衛組織的出現,使得十三庄的聯庄具雛形,此時整個十三庄庄民稱此連莊的區域為白杞寮。因內埔庄地勢相較沿山來得平坦,成為整個十三庄的生活中心,於日治初期,隨著內埔庄的發展,『內埔仔』漸漸取代了白杞寮,下圖為山城範圍及各庄頭廟宇的分佈。

註2:白杞

註2: 請媽祖分兩條線,分別為北港線跟朴子線,由兩個緣分頭進行:
北港線:恭請北港朝天宮、新港奉天宮、南港天后宮、溪北六興宮天上聖母蒞臨
朴子線:恭請朴子配天宮、笨港口港口宮天上聖母蒞臨。

註3:白杞寮玉山岩觀音佛祖平安遶境13緣任務安排,以2016歲次丙申年為例,由賴育瑋整理提供。


作者/內埔緣青年Sigri Su    此篇為2016年2月23日實記



More 更多
articles 文章

©2019 Liâu Life 寮.誌
All Right Reserved. Sigri Su Design.

error: 對白杞寮誌 Liâu Life文章有任何興趣,歡迎來信604liaolife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