▍#自已的庄頭故事自已說
白杞寮金交椅腳下,藏著什麼寶物?
白杞寮金交椅,除了是一塊,地藏風聚氣風水寶地,還藏有什麼金銀珠寶? 據傳,有一顆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,至今尚未被發掘,趕快看下去,找到更多關於尋寶資訊…

淺山地區眾多小丘陵連綿而成,山脈延伸而下,像兩邊的手把,中間是凹地像是如椅座靠背,環境中自然形成的地形特徵,像把椅子,而太師椅又被稱為金交椅,經常擺設於中堂顯著位置,入座者的地位和輩份尊貴,代表位居第一具份量的意思,風水地理結合地形特徵以「金交椅」,來形容此地藏風聚氣,自然形成旺盛的地理位置。
不過白杞寮的金交椅,可是經過正名認證的地名,曾記載於清 乾隆25年繪製 (1760年)_臺灣民番界址圖,首先在古地圖中找到玉山,往山下看到白狗藔山(白杞寮古名),再往下看到蘆麻產生番界,紅線註1旁邊處即找到金交椅山位置,依古地圖推斷出,大致上為現今內埔村玉山岩(白杞寮玉山岩金蘭寺)位置。

來源:臺灣民番界址圖 / 授權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品 註1
白杞寮玉山岩金蘭寺,亦稱為白杞寮玉山岩,為該地區的聯庄信仰大廟,雖然各庄頭,各有自己的角頭廟,但是共同信仰中心仍是於此。玉山岩開基觀音佛祖(庄民尊稱為大媽)於清 乾隆6年 (1741年),由白狗寮(白杞寮古名)湖仔嶺庄民林極的祖先從福建省恭請過來,供奉於自家公廳,後來神威赫卓,時有顯靈的事蹟的傳奇故事。
相傳,清同治年間戴潮春起義,土匪四起,侵入白狗寮,當時觀音佛祖示要白杞寮人員大打戰鼓,同時神威顯聖,將稻草能化為精兵,蘆葦花能變作獅旗,土匪遠眺白杞寮滿滿戰士,驚見後懼而逃跑不敢入侵,保佑眾弟子幸免於難,庒眾看見觀音佛祖之法力無邊,逐漸成為附近住戶的共同信仰,範圍便擴張,至白杞寮十三庄的範圍。

清 光緒元年 (1874年),白杞寮十三庄眾倡儀為觀音佛祖建廟,成為白杞寮的公神,讓眾村民們共同入奉膜拜,經佛祖親自擇地,良辰吉日興工,清光緒二年 (1875年)草創玉山岩廟,後歷經兩次大地震而重建。
金交椅地理為五村十三庄的水口,因此有一說法,觀音佛祖下山踩金交椅、玉山岩風水寶地,佛祖喻:「吾坐水口,看顧白杞寮」,正坐福壽宴,前面三寶山,有二十四山頭黃蜂出巢,東邊五指山,西邊蝙蝠山,萬水歸堂又是拜水堂,觀音座在腳踏池上蓮花,坐擁五村十三庄,繼續守護這座古老的山裡聚落。

金交椅除了是風水寶地外,還藏有什麼金銀珠寶嗎?
「有的,一顆價值連城的石頭,至今尚未被發掘」
看到這裡,相信許多人一頭霧水,就不賣關子,就讓寮編團隊為你揭曉,在研讀文史資料發現註2,在康熙以迄光緒年間,漢民族尚未前來開墾前,白杞寮境內屬原住民鄒族的獵區,隨著墾開活動的挺進,逐漸地深入到內山高山族的活動領域。
清治臺時期,官方政府設立界石、界碑或挑築土牛溝等設施,來隔離漢民、熟番、生番的界限,起初在生番出沒處立石為界,後「以山溪為界,其無山溪處,亦一律挑溝堆土,以分界限」。
當時嘉義一帶的界址、界碑,分佈於現今沿山的梅山、竹崎、中埔等地,界碑為一顆巨大石頭刻載碑文而成,從研究知道得知,目前僅尋找到梅仔坑生番界碑,就矗立於深山野林之間,石頭上已被青苔包覆,與一般林中的大石頭沒什麼兩樣,而其他界碑目前不是記載有誤,就是無法對照當今正確位置,或是查無相關地名。

「發現客家:嘉義沿山地區客家文化群體研究」文中提到,根據《臺海使槎錄》所載,嘉義沿山地區當時設立八處界碑:「諸羅山之埔姜林、白望埔、大武巒埔、盧麻產內埔、打貓之牛屎阬口、葉仔阬口、中阬仔口、梅仔阬口」。隨著空間迅速地擴張,清乾隆15年(1750)議定將「蘆麻產等三處,金交椅山腳立界」,即是將界址移往山區「金交椅山腳」,而其詳細位置為今日內埔村玉山岩附近。
金交椅下的神話傳奇,與觀音佛祖的共同信仰,早已成為白杞寮無形寶物,現在得知有一枚有形文物至今尚未尋獲,而且位置方向十分明確,如果找到金校椅山腳下清朝界址,將會是臺灣文史的重大發現,絕對是國家級的重要歷史文物,白杞寮金交椅腳下,真的滿是珍貴寶藏,就等著大家來尋寶。
▍註1|補充說明| 臺灣民番界址圖: 此圖應是閩浙總督楊廷璋為清釐番界時,聘人所繪,採傳統中國「山水畫」法,為臺灣少見之巨幅地圖。 清朝統治臺灣採取漢「番」隔離政策,為維護原住民的地權,又唯恐漢人勾結原住民為亂,遂禁止漢人進入「番地」。分界即一般所說的「土牛紅線」,「紅線」指地圖上用紅筆劃的界線,在地表上則是築土作堆的「土牛」與挖出來的「土牛溝」做為有形的界線。官方的界線擋不住漢人越界入墾,年代一久,界址湮滅,清廷多次重新界定番界。本圖中紅線即民番舊界,藍線為民番新定界,更往內山推移。
資料來源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-歷史文物陳列館
▍註2|參考資料|發現客家:嘉義沿山地區客家文化群體研究/池永歆、謝錦綉
▍#自已的庄頭故事自已說
▍聲明|文章未經同意受權,請勿轉載使用寮齋系列故事,具誇張戲劇張力,編輯團隊透過相關文獻與史料書籍,及在聚落耆老居民的口述採集,經由集體意識的積累,無論是神怪系列還是鄉里傳說,主以加深對在地人事地景認識,傳說著屬於白杞寮自已的故事,若與你認知有任何出入,歡迎至私訊或來信告知。
▍徵求|關於白杞寮的一切,故事、神話、傳說、歷史傳述或特別的生命經驗故事,都有興趣想知道。
▍文章未經同意受權,請勿轉載使用。
604liaolife@gmail.com